31.9 C
New York
星期四, 31 7 月, 2025

Buy now

spot_img

幼犬和青少年時期的飲食對成犬慢性腸道疾病發生率的影響

你知道嗎?不論人類或犬貓,早期飲食均可能影響腸道菌群與免疫發展,如果你也正為毛孩各種慢性腸炎,IBD所苦,那麼可能可以回溯牠幼年時期的飲食影響。而且這份研究也顛覆了獸醫說不要給狗狗吃人類食物(剩菜)的說法。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研究團隊透過問卷調查,探討狗狗在幼犬(2–6 月)及青少年期(6–18 月)的飲食習慣,與成年後慢性腸病(Chronic Enteropathy, CE)發生率之關聯。結果發現幼犬和青春期食用非加工肉類、人類剩菜和生骨頭,可保護狗狗在成年後免受某些胃腸道疾病的侵害。

相較之下,以高度加工的碳水化合物為主的飼料和經常食用的生皮牛皮骨,則會增加胃腸道疾病的風險。

CE是一種持續性胃腸道疾病,以腹瀉、嘔吐和體重減輕為特徵。此份研究樣本包括4,681隻幼犬飲食和3,926份青春期狗飲食,其中主人後來報告1,016 份幼犬(21.7%)和699份青春期狗飲食組個體(17.8%)出現了CE症狀。

作者發現,與食用高度加工的飼料相比,在幼犬期或青春期,以非加工肉類(包括生紅肉、內臟、魚、蛋、骨頭,以及蔬菜和藍莓)或人類剩菜和餐桌上的殘羹剩飯(包括煮熟的馬鈴薯和煮熟的魚)餵養的狗狗,成年後出現CE症狀的可能性顯著降低。

NPMD(肉類為主未經加工飲食):幼犬期與青少年期餵食該飲食與後來CE發生率下降顯著相關,幼犬期降低風險約22%、青少年期約 12%。
桌上剩菜:幼犬期與青少年期都具顯著保護效果,幼犬期風險下降約22%、青少年期約24% 。
特定未加工食材:如生骨頭、軟骨餵食幾次/週,幼犬期可降低 CE 約 33%;幼犬期少量莓果攝取可降風險約29%。

反之,幼犬期餵食UPCD(乾糧等超加工食物),CE風險增加約 29%、青少年期增加約15%。

幼犬期餵食牛皮骨(rawhides),為CE顯著風險因子,風險上升約 117%。

作者指出,在幼犬早期提供各種非加工食品和人類食物全食,可降低其未來罹患CE的風險。

當然,這類的研究仍需進一步評估犬貓一生的飲食習慣,以證實這些結果。

但是,也有愈來愈多有關飲食單一的缺點,及多樣輪替對腸道及免疫的重要性的研究不斷被發表出來,不論是人類及毛孩都受用於這樣的研究結果。

毛孩的一生很短,你餵食的不只是食物,還是一種命運。

幼犬和青少年時期的飲食對成犬慢性腸道疾病發生率的影響(The effect of puppyhood and adolescent diet on the incidence of chronic enteropathy in dogs later in life):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3-27866-z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