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炎是目前犬貓常見的疾病,過去也動不動就歸咎是家長亂餵人食造成。但其實吃飼料得胰臟炎的犬貓也不少,一堆人不明就理就仇視油脂,不敢讓犬貓吃帶皮的肉及內臟,刻意減少油脂,反而引起其他狀況,都是本末倒置。我們過去即發表過胰臟炎的成因,照料及飲食,而最近的一篇研究論文,也證實了我們之前常說的:很多胰臟炎根本不是吃太油造成,而是許多內在因素你沒看見!
胰臟炎可以分成兩種:
自發性:胰臟自己無預警發炎,像人類因為膽結石或長期喝酒而發炎。
特發性:指在全面評估(問診、影像、實驗室抽查與排除常見原因)之後,仍找不到明確病因的胰臟炎。
在人類,很多胰臟炎屬於自發性的;但在狗狗身上,目前大多數被歸為特發性,不是因為真的沒有原因,而是還沒找出來。
現在新的觀點認為,狗的胰臟炎應該叫做「隱源性」(意指潛在病因還沒被發現),而不是完全沒原因。多因子機轉(如脂質代謝不全、遺傳、環境毒素)會在個體阈值模型下誘發臨床胰臟炎。
在這篇研究中歸納犬胰臟炎有七大危險因子,包括飲食不當、血脂太高、藥物與毒素、內分泌疾病、品種遺傳因素、自體免疫疾病、其他風險因子。
1.飲食因素:
大家常聽到高脂飲食會引起狗狗胰臟炎,確實有根據,但事情比想像中複雜。
首先,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定義高脂飲食的標準。不過,低脂飲食一般被定義為每100千卡中脂肪不超過約4公克(或乾物中脂肪小於20%)。
有研究用生酮飲食餵狗(約57%是脂肪),結果發現不是吃高脂就會得胰臟炎。
另一項研究比較了普通狗飼料與低脂狗飼料對健康狗的影響,發現兩者在血液中的胰臟酵素(cPLI)濃度沒有差異。不過要注意:這些都是健康的狗,而且也沒吃到真正的高脂飲食。
脂肪常被視為壞人,但事實更複雜。
目前研究發現在特定情況下,高脂飲食可能觸發或加劇胰臟炎。但這些結果多來自實驗室或病犬模型,並不代表每隻健康狗只要吃油脂多就會得病。實驗即使給健康狗吃脂肪超過50%的食物,也不一定會引發胰臟炎。
除此之外,有研究發現吃到桌上剩菜、亂吃垃圾或是不尋常的食物,也可能提高狗狗得到胰臟炎的風險。根據研究數據:吃到奇怪、不常吃的食物,風險是正常的4.3倍。吃人類餐桌上的剩菜剩飯,風險增加2.2倍。最誇張的是,翻垃圾桶吃東西,風險暴增到13.2倍!
所以不是只有油脂高才會危險,亂吃、吃錯才是大問題。
最後,脂肪的種類也可能有影響,不只是總脂肪量。這部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釐清。
2 脂質紊亂
除了高脂飲食之外,狗狗體內血脂太高,特別是高三酸甘油脂血症,也可能跟胰臟炎有關。
三酸甘油脂是一種脂肪,會被胰臟的酵素分解,過多時可能產生毒性物質,傷害胰臟細胞。一些實驗發現,當狗的胰臟暴露在大量三酸甘油脂時,會出現水腫、出血、腫脹等損傷跡象。
在臨床上,這個問題常見於容易有高三酸脂體質的迷你雪納瑞。有研究指出,有胰臟炎病史的迷你雪納瑞中,高達77%都有高三酸脂,而沒有病史的狗只有33%。而當三酸甘油脂濃度非常高(例如超過62mg/dL)時,胰臟酵素濃度升高的風險會增加約4.5倍。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雖然高三酸脂與胰臟炎有關,但也不是每隻血脂高的狗都會得胰臟炎。實際上,在某些研究中,胰臟炎狗狗中只有18%有嚴重的高三酸脂。
這代表高血脂可能是胰臟炎的風險因素之一,但光是這個原因不一定會造成疾病。背後可能還有其他誘因或保護因子,例如基因、身體代謝、飲食內容等等。
血脂太高可能會讓胰臟受傷,特別是三酸甘油脂。特定品種(例如迷你雪納瑞)要特別留意這點。不是所有血脂高的狗都會得病,但這是值得注意的高風險族群。
3 藥物與毒素
有些藥物和毒素也可能引發狗狗胰臟炎,但這方面的研究相對少,證據強度不一。
部份研究將藥物分級,依照發病次數與是否有再次服用又復發來分類風險。但目前獸醫用藥的資料還不夠多,很多都還沒辦法下定論。但是如果你家犬貓剛好有在用藥,又出現胰臟炎,那就應該提高警覺。
已有較多研究紀錄的藥物包括:
✅L-天冬酰胺酶:這種化療藥用來治療狗的淋巴瘤,已知會干擾蛋白質合成,有些狗吃了後會出現胰臟炎症狀,但也有狗只是酵素指數升高,沒出現臨床症狀。
✅抗癲癇藥(如溴化鉀、苯巴比妥):部分癲癇狗服用後,胰臟酵素會升高。這可能與藥物有關,也可能是藥物導致的高血脂間接造成。
✅類固醇(如潑尼松龍):過去曾懷疑類固醇會引起胰臟炎,近年研究顯示,在臨床使用劑量下,大多不會直接導致胰臟炎。反而有些研究還指出在治療某些胰臟炎病例時,使用抗發炎劑量的類固醇有幫助。
✅硫唑嘌呤(免疫抑制藥):個別病例中被懷疑與胰臟炎有關,尤其是與類固醇併用時。
✅其他曾被懷疑的藥物:增效磺胺類、利尿劑(如呋塞米)、抗憂鬱藥(如氯米帕明)、抗瘧疾藥(如馬拉隆)、顯影劑(如葡甲胺)等。但資料多來自個案或小型研究,仍需更多證據。
毒素方面:
✅有機磷殺蟲劑:早期實驗發現這類農藥可能會引起胰臟損傷,部分臨床報告也發現狗狗在接觸後出現胰臟炎。
✅其他零星案例:像是鋅中毒(吞下錢幣)等,也曾在個案中被提及。
若狗狗出現疑似胰臟炎症狀,獸醫應詳細調查用藥史,尤其是近期有使用高風險藥物的情況。
不是所有狗服藥後都會發病,但對某些狗來說,可能正是誘發胰臟炎的最後一根稻草。
4 內分泌疾病
有些狗狗的內分泌問題,也可能增加得到胰臟炎的機會。雖然目前的證據還不夠確定有直接關係,但這些疾病在胰臟炎狗狗中出現的比例不低,值得多留意。
✅庫興氏症(腎上腺皮質機能亢進):
是狗狗常見的內分泌疾病,會讓體內類固醇分泌過多。有研究發現,患犬胰臟酵素(如 cPLI)常常偏高,雖然不一定有明顯胰臟炎,但可能代表胰臟已經有慢性壓力或輕微發炎。
✅甲狀腺功能低下:
有些胰臟炎狗狗也被發現有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情況。可能的原因是甲狀腺低下會讓代謝變慢、血脂升高,間接提高胰臟炎風險。
✅糖尿病:
這是與胰臟炎最有關連性的疾病之一。有研究指出,狗狗一旦同時有糖尿病和胰臟炎,死亡率會大幅上升。為什麼兩者會有關係?可能因為胰臟炎會傷害產生胰島素的細胞、引發發炎反應、影響血糖調節機制。也有學者懷疑糖尿病可能反過來增加胰臟炎的風險,但目前大多數臨床觀察認為胰臟炎引發糖尿病的情況更常見。
這些內分泌疾病會讓狗狗代謝系統變得脆弱,讓胰臟更容易爆走。就像身體有一個「壓力閾值」,當狗狗的保護機制不夠、壓力源(疾病)太多,就會跨過這條線,出現胰臟炎。有內分泌疾病的狗狗,即使沒有明顯症狀,也可能胰臟早已處於亞臨床發炎狀態,需特別注意飲食與追蹤。
5 品種與遺傳風險
有些狗狗天生就比較容易得胰臟炎,這可能跟牠們的品種特性或遺傳基因有關。
✅迷你雪納瑞是目前最常被提到的高風險品種之一,因為很容易有高三酸甘油脂血症(血脂高)。以及可能帶有名為SPINK1的基因變異,這個基因原本應該幫助預防胰臟裡的酵素過早啟動,一旦失效就容易引起胰臟自我消化。
✅其他常見高風險犬種包含迷你貴賓、約克夏、臘腸犬、可卡犬、阿拉斯加、萊卡犬等。
✅慢性胰臟炎高風險犬種包括騎士查理王獵犬、某些牧羊犬、拳師犬等,也有較高風險發展成慢性型胰臟炎。
因此基因可能是提高風險的因素,但不一定單獨造成疾病。通常需要其他誘因一起出現(例如高脂血症、不良飲食、內分泌疾病),才會讓胰臟炎真的發作。
6.自體免疫性胰臟炎
除了飲食、藥物、血脂與基因等因素,還有一種比較少見但特殊的胰臟炎,跟自體免疫問題有關。
IgG4相關疾病是一種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的疾病,身體會產生過多的IgG4抗體,去攻擊自己的器官,導致發炎。這種病在人體已經被認可為一種多器官自體免疫疾病。
在狗身上,英國可卡犬最常被發現有這類現象。有研究發現牠們的胰臟、眼睛、嘴巴、腎臟等器官都可能同時發炎。組織檢查發現,胰臟被大量IgG4陽性的免疫細胞包圍,類似人類的 IgG4 疾病。很多狗同時也有乾眼症、口乾、蛋白尿等免疫相關症狀。
但要注意,目前診斷這類疾病的標準還不明確,有可能把其他發炎或腫瘤誤判為IgG4疾病。因此還需要更多研究來確定這種病在狗狗中到底多常見。同時也需要建立一套清楚的診斷標準,避免誤診。有些狗狗可能因免疫系統失調,導致自體攻擊,引發胰臟發炎。最常見於英國可卡犬,也可能合併其他免疫疾病。診斷不容易,目前仍是研究中的領域。
7.其他風險因素
除了前面說的飲食、藥物、疾病與基因,還有一些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因素,也可能會增加狗狗得胰臟炎的風險。
✅體重與年齡
中老年狗得到胰臟炎的比例比較高。
過重或肥胖的狗,比體重正常的狗更容易發病。
✅結紮後新陳代謝改變,也可能讓狗變得容易肥胖,間接提高風險。
✅曾做過手術
有研究發現,曾經動過手術(尤其是開腹手術)的狗,罹患胰臟炎的風險也會增加,可能跟麻醉後血壓下降或手術刺激有關。
✅傳染病
某些寄生蟲或病原體也與胰臟炎有關,雖然不常見,但不能忽略,例如巴貝斯蟲感染,有些感染後的狗狗出現胰臟發炎的症狀,或酵素異常升高。美洲異畢吸蟲(犬血吸蟲),這種寄生蟲會直接入侵胰臟,造成損傷。
✅其他細菌/病毒:如犬細小病毒、犬單核細胞艾利希體、利什曼原蟲等也曾被發現與胰臟炎有關。
✅某些疾病與身體狀況
膽囊炎:很多患有膽囊問題的狗同時也有胰臟炎,可能兩者互為因果。
✅中毒:蜜蜂螫傷、蛇毒、有機磷農藥中毒,都可能導致胰臟受損。
✅高血鈣、代謝異常(如有機酸血症)也都可能增加風險。
✅特定情況下的酵素升高(不一定代表真正胰臟炎)
有些狗狗雖然沒有胰臟炎症狀,但因為患有其他病(如椎間盤疾病、心臟病、腸胃阻塞、細小病毒)時,胰臟酵素會升高。這種情況可能只是胰臟受累但沒有發炎,要靠臨床綜合判斷。
所以,這麼多危險因子,狗狗胰臟炎真的不都是吃太油造成的。
真正高風險的狀況是狗已經有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像雪納瑞這種容易血脂異常的品種,或有肥胖或代謝異常,或是同時暴露在多個誘發因子(藥物、疾病、壓力)下。
脂肪只是壓力源之一,不是唯一原因。
胰臟炎就像一個壓力爆表的反應,每隻狗都有自己能承受的極限(我們叫它發炎閾值)。有些狗能吃油都沒事,有些狗稍微超標就可能出問題。飲食脂肪含量如果加上其他風險因素,就有可能超過那條臨界線。
不需仇視油脂,不要妖魔化脂肪,而是精準地看待風險。不是所有高脂飲食都會導致胰臟炎,也不是所有胰臟炎都跟脂肪有關。但對特定族群、特定情境,脂肪過多的確可能是關鍵引爆點。
胰臟炎的風險不只來自吃太油或用藥,還包括:肥胖、手術、年齡、寄生蟲感染、中毒與身體其他疾病。有些狀況會讓胰臟被拖下水,但不一定發炎,需要靠獸醫進一步判斷。了解這些潛在風險,有助於更早預防、更精準治療。
New insights into the etiology, risk factors, and pathogenesis of pancreatitis in dogs: Potential impacts on clinical practice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5546513/
同場加映
不想吃難吃的處方飼料?你有更多鮮食的選擇,胰臟疾病補充鮮食可至此處購買
犬貓疾病補充鮮食詢問:[email protected]
#最齊全的犬貓天然鮮食專賣

毛手毛腳毛孩專門店實體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