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曾經製作過一支影片,教家長分辨什麼是真鮮食,什麼是偽鮮食,畢竟以前寵物食品使用低劣的成份假裝是人類等級食材並不是新聞,但是現在人講求天然,健康,冷凍食品或低度加工的即食食品當道,所以明明加了一堆添加物的也冒充起鮮食起來了,讓不知情的家長花大錢又傷毛小孩的身體。如果沒有看過的人可以觀看這支影片。
有趣的是,你以為寵物食品令人傻眼的行徑僅止於此嗎?那可不。
在任何有利可圖且寵物市場持續發燒下,任何魚目混珠或以假亂真,混亂你的認知的事都不足為奇。
在美國有家寵物食品公司的冷凍鮮食,翻開它的成份標示,洋洋灑灑一堆人工添加物,磷酸二鈣、蛋白鋅、蛋白銅、維生素E 補充劑、蛋白錳、維生素D3補充劑、碘化鉀,如果不說是鮮食,光看成份會以為是飼料罐頭。更令人傻眼的是,這看起來充滿新鮮肉塊與蔬菜令人食指大動的鮮食,成份裡頭居然有木薯和卡拉膠,而這兩種都是食品增稠劑,常用在罐頭或麥克雞塊等食品上。有消費者質疑該公司使用的是人造肉或重組肉,但被遭已讀不回。雖然重組肉常見於人類的牛排、魚排、雞塊,製作假霜降,仿和牛,但被規定需標示清楚。且人不會天天吃這些重組肉,但毛孩吃這類許多添加物的食品,餐餐吃,天天吃,會對健康造成多大的危害,甚至還標榜是「鮮食」?
還有更令家長膽顫心驚的是歐盟在2022年批准了捷克一家新創公司Bene Meat Technologies將實驗室中的人造肉用在寵物食品中,計畫年產量提高到每天數噸,並於2024年上市,這也是第一家獲得歐盟註冊用於寵物食品的實驗室培育肉類的公司。
捷克這家新創公司含有實驗室培育肉類的寵物食品,售價將接近市場上優質和超優質寵物食品的價格水平。除了提供原料給寵物食品業者,該公司也計畫在自己的設施上建立產線,開發自己的寵物食品品牌。
人造肉其實不算什麼新聞,素食加工就有一堆以假亂真的人造肉。食品工業正在開發一系列替代蛋白質來源,從藻類到昆蟲都有,如果肉類消耗的習慣很難改變,使用替代肉就會是顯而易見的方案。然而隨著曾經在人類市場來勢汹汹,捲起千堆雪的人造肉,目前魅力不再。因環保、健康訴求而崛起的人造肉產業,在全球通膨飆升、各國升息及競爭者眾的因素下,原本備受看好的發展市場出現萎縮跡象,市占也大洗牌。
人造肉的生產成本很高,產量是否足夠,以及這些努力是否值得存在也引起行業見解分歧。彭博新聞報導,多家人造肉公司決定退出市場,Unreal Food停止生產不含蛋的蛋,Remastered Foods不再開發素食培根,Meatless Farm暫停製造素食香腸。因為各國持續升息,投資人紛紛縮手,投入人造肉市場的資金變少。通膨造成生產人造肉的成本增加,物價上漲也讓消費者購買時更斤斤計較。
目前市面上的人造肉的原料及生產方式,分為植物肉(plant-based meat)及培養肉(cell-based meat)。培養肉是從動物身上取出細胞培育,誘導分化成成熟的肌肉或脂肪,或鍛鍊肌肉細胞結合成纖維,以接近肉的口感。然而培養細胞比培養微生物更困難,也更昂貴,傳統肉類若每公斤2元,培養肉可能是每公斤6美元,甚至每公斤37美元,這數字一出就嚇跑了原先對此產業有無限想像的投資人。
還有提供細胞生長需要的氨基酸是來自於胎牛血清的牛血衍生物,同樣也面臨動物福利及可持續性的問題。也因為如此,業界目前朝向使用基因改造的方式來使用永生細胞系,然而尚需面臨嚴格的監管及負擔沈重成本。畢竟基因改造聽起來既不天然,也有疑慮。
更令消費者產生質疑的是,培養肉可能會含有人造色素或添加劑。加工過的動植物混合物,例如由植物與雞脂肪混合而成的雞塊預計將是最便宜的培養肉產品類型,但可能含有人造色素或添加劑。
在生產培養肉方面,培養肉比傳統畜牧牛肉、豬肉或雞肉使用更少的土地和水。但能源使用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到 2030年,每公斤培養肉的生產仍比目前最嚴重的牛肉生產多消耗約60%的能源,除非都使用再生能源,培養肉的碳足跡才會小於傳統肉類。
至於消費者買不買單呢?「培養肉」和「清潔肉」的名稱比「實驗室種植」或「人造肉」的名稱更為人們所接受,素食者也更願意接受培養肉。然而,培養肉如果要解決全球問題,取代傳統肉類,首先要克服的是「不是成為另一種奢侈品」。
除了成本過高,人造肉能否大規模量產還未確定,另外人造肉需要透過額外添加營養素及添加物來調整風味,額外添加的添加物可能會造成身體負擔,而法規及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尚不明朗。食品技術發展快速,相對地管理面也應該要跟上,確保食品衛生及安全,以及消費者權益。
還是老話一句,毛孩的健康操之在家長手上,在選擇每餐要吃入肚子裡的食物時,多檢視一下成份,留意製程,辨別真假,每個人都可以當毛孩健康的靠山。
毛孩子的店
https://www.furkidshop.com.tw/
毛手毛腳門市
自煮鮮食必定要加入的FB社團:毛孩健康鮮食同好會
Line官方帳號
搜尋ID:@mnb9257n